任建伟

9850号 任建伟 已投665票

分享到:

任建伟

所在地: 广东省 广州

擅长领域: 教练技术

所属行业:跨行业 跨行业

主讲课程:行动学习系列课程: 《行动学习催化师训练》 《行动学习的理论和系统》 《传统培训有效落地》 管理和素养类课程 《问题分析与解决改善》 《经理人管理力提升》 《打造高绩效团队》 《人际风格与有效沟通》 《创新思维与系统思考》 销售技能提升类课程: 《门店店长销售管理》 《顾问式销售技巧》 《终端销售技能提升》 《大客户销售》 《双赢谈判技巧》 《卓越销售队伍管理》


中国行动学习催化师协会副会长 行动学习应用专家、项目咨询师 清华大学行动学习顾问(授证)  行动学习高级催化师  “微咨询”式培训专家 社科联营销协会副会长 讲师背景:  某通信运营企业大客户经理  隆力奇生物科技公司区域销售总监 海依国际集团总裁助理  在企业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经验,并在工作中导入行动学习的体系和方法,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行动学习体系有效结合应用到企业实践中,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内部讲师,为企业后续的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内部的自主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讲师课程
  • 第一讲:行动学习之源——行动学习理论与框架的搭建 1、我们如何进行解决问题的团队活动 1.1企业过去解决问题研讨的现状描述 1.2换一个方式来思考问题 1.3制定我们的研讨规则 1.4体验的分享和反思 案例:传统团队解决问题的弊端 应用:一二三四法则 2、新型学习模式——行动学习之源 2.1传统培训的价值传递路径 2.2传统培训的价值传递硬伤 2.3智慧逆转,基于组织整体绩效的新价值路径 2.4行动学习的价值链和概念链 2.5实用主义理解的教育理论 2.6库伯的经验学习圈 2.7组织行为学的“用、拥”理论 2.8人本主义的学习假设 案例:个体和组织心智系统图 视频:心智模式转换之旅 3、行动学习的构成六大要素 3.1悬而未决的难题 3.2互助学习的小组 3.3催化师的引导 3.4质疑与反思的过程 3.5行动中验证和巩固成果 3.6范式转换 案例:高速公路的范式转换及应用 4、行动学习的学习团队六类角色 4.1行动学习的发起人 4.2行动学习的召集人 4.3行动学习的催化师 4.4行动学习的组长 4.5行动学习的小组成员 4.6专业支撑的理论专家 案例:催化师的角色定位 第二讲:行动学习之能——催化师四大核心能力训练 1、行动学习沟通四步骤 1.1 表达者想明白 1.2表达者说明白 1.3接收者听明白 1.4接收者理解明白 2、行动学习催化师的核心技能之一“观察”技能 2.1人际沟通大饼 2.2肢体语言的寓意和催化师的对策 2.3群体行为出现不良症状时的应对策略 2.4训练和提升催化师的观察技能 训练:催化师【观察】技能训练 3、行动学习催化师的核心技能之二“倾听”技能 3.1倾听的四个层次 3.2倾听的六大要求 3.3同理心倾听的策略和方法 3.4训练和提升催化师的倾听能力 训练:催化师倾听技能训练 4、行动学习催化师的核心技能之三“提问”技能 4.1提问在行动学习催化中的四大价值 4.2催化师提问的五种模式 4.3问题的应用策略 4.4问题的应用情景训练 5、行动学习催化师的核心技能之四“中立”技能 4.1催化的过程要求 4.2通过提建议来保持中立 4.3通过提问题来保持中立 4.4通过戴帽子来保持中立 第三讲:行动学习之法——三大行动学习经典研讨方法的应用 1、行动学习的研讨方法和工具 1.1行动学习研讨方法“团队列名法” 1.2行动学习中的ORID 1.3 行动学习研讨方法“团队共创法” 1.3六顶思考帽在行动学习中的应用 练习:操作ORID 2、掌握行动学习研讨方法“团队列名法” 2.1团队共列名法的着眼点 2.2团队列名法的实施六大步骤 2.3团队列名法的体验 2.4团队列名法的“形容”感受 练习:实践团队列名法 3、掌握行动学习研讨方法“团队共创法” 3.1团队共创法的来源 3.2团队共创法的实施六大步骤 3.3团队共创法的选题 3.4团队共创法的应用 3.5团队共创法的应用分享 练习:实践团队共创法 4、掌握六顶思考帽在行动学习研讨中的应用 4.1六顶思考帽代表的含义和应用的要求 4.2六顶思考帽单帽应用的案例体验 4.3混合式的六顶思考帽的应用策略 练习:六顶思考帽在行动学习中的应用 第四讲:行动学习之果——行动学习项目的体验、设计与应用 1、行动学习项目设计的三大步骤 3.1行动学习选题与准备 3.2行动学习研讨与应用 3.3行动学习项目总结与固化分享 2、问题解决型行动学习项目五步法操作实践 第一步:现状描述、问题定义 第二步:形势评估、目标确定 第三步:系统分析、要因洞悉 第四步:创新思维、科学求解 第五步:纵览全局、精明决策 综合应用: 360度开题法、团队列名、行动学习可视化技术、团队共创、问题树、5W2H1R 、帕内斯法则、六顶思考帽,盈利矩阵、形势评估3要素、鱼骨图、TB行动计划表、关键目标设定法则、 3、行动学习的质疑反思体系 5.1对主题的质疑反思 5.2对原因的质疑反思 5.3对措施的质疑反思 5.4对目标的质疑反思 启示录:行动学习应用的高速通道(设计个人的行动学习过程) 查看详情>>

  • 第一部分 :理解行动学习 1.学习与发展的历史 2.行动学习定义 3.行动学习六要素 4.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5.行动学习的六个角色 6.行动学习项目周期的八个步骤 第二部分: 行动学习中的三大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是作为一个优秀行动学习团队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态度、风格或行为。工具和过程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而催化中核心技能的获取,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反思才能形成。掌握了催化中的核心能力,行动学习团队就能达到比较自如的境界。 一、沟通模型四步骤 二、行动学习核心技能之一“倾听”技能 三、行动学习核心技能之二“提问”技能 四、行动学习核心技能之三“中立”技能 第三部分 :行动学习的经典研讨工具 一、团队列名法 1.团队列名法的特点 2.团队列名法的实施六大步骤 二、团队共创法 1.团队共创法的来源 2.团队共创法的实施六大步骤 3.团队共创法的选题 4.团队共创法的应用 5.团队共创法的应用分享 第四部分 :运用行动学习提升组织绩效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决定行为(Behavior),行为决定业绩(Performance) 行动学习的目标是追求人(或组织)的工作行为的持久改变 行动学习的本质是追求人(或组织)的心智模式的根本转变 掌握了方法,并不能有效保证组织绩效有效提升,从而,需要有一套基于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完整行动学习过程方法,结合经典的【管理五原则】:1.关注结果;2.全局思维;3.聚焦关键;4.发挥优势;5.保持正能量 行动学习过程方法为: 绩效提升型行动学习六步法 第一步:关注结果——明确主题、设定目标 管理是一种以取得结果为目标的职业,其评价标准就是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程度。优秀经理人的思路和行动可以体现他们的一般管理模式,即关注结果。他们的主要(有时是唯一)兴趣点就是结果,对于经理人而言,工作中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只有管理活动的结果让他们真正感兴趣。 1.梳理影响组织绩效的症状; 2.明确问题并确定提升绩效的有效目标。 第二步:全局思维——分析要素,明确关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仅是从自身职位的角度,而是基于企业整体,从他们在这个职位上,以其知识、能力、经验做出什么贡献的角度,分析实现提升组织绩效目标的要素。 1.提出具体事项 2.观点归类; 3.命名组群 4.形成决策 第三步:聚焦关键——分析症状、明确关键 如果管理者对结果与获得成功感兴趣,就必须在把自己限制在少数几件事情上,抓住管理中少数几个缜密选择的关键点。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选择都会导致折中局面的出现,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庸碌无为,最坏的结果则是失败。失败的原因通常并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而是精力分散。 1.针对关键要素提出存在的症状 2.问题树在分析症状时的应用 3.影响组织发展的三大类障碍 第四步:形成方案——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 每个人都有优势,即使是那些看起来能力最差的人,也许优势不是很多,通常只有一项。此外,我们还会发现,即使是能力最强的人,也有一些明显的弱点。如果管理者首先关注、最关注的是员工的弱点,并且想不遗余力地消除它们,这才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关注和利用优势这项原则的含义和实现方式就是:通过管理行为,让每一个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工作。这也正是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高效、成功、优秀的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1. 针对要消除的症状提出有效措施 3. 运用“盈利矩阵”分析并确定80/20行动。 第五步:质疑反思——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 对解决方案背后的想法加以检视,反思我们在管理中看问题的心智模式,进而才能采取真正有效的行动。当发现错误时,其改正方法包括对组织目标,分析的原因和常规措施的质疑反思。行动学习向组织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提出质疑挑战,有利于人们提出与以往不同的提升业绩的解决办法,并获得巨大的飞跃。 1.对目标的质疑 2.对原因的质疑 3.对措施的质疑 第六步:保持正向思考——落实行动计划 行动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会竭尽所能提供与接收他人的意见。而建立信任的团队是结果达成的基础,团队有信任基础后,如何通过他人激励、自我激励、相互激励,关注发展机遇,形成立体化的能力传导系统,以超越业绩目标。 落实行动学习计划,需要正面思考,使我们能够看到机遇,并摆脱对情绪的依赖。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结果,通常会让人们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自我选择的约束条件下,做到了最好。行动学习的保持正向思考原则将管理者的注意力转向机遇,这应该变成一种习惯。 1.措施的具体负责人(应该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部门) 2.明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3.进度的检查人及检查时间节点 4.关注机遇和发展策略 5.从他人激励到自我激励 6.从自我激励到相互激励 7.摆脱个体依赖和组织依赖 8.超越期望目标 第五部分:现场答疑 Q&A 查看详情>>

讲师文库
讲师授课见证
主办单位:搜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