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贤宗

1591号 释贤宗 已投727票

分享到:

释贤宗

所在地: 北京市 海淀

擅长领域: 国学应用

所属行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教育/培训/院校

主讲课程:《商道,人道,天道》《佛教?管理?企业长存之道》


释贤宗 浙江省桐乡香海禅寺现任住持 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 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一位极智慧从容的大觉悟者。自幼事佛,童真入道,勤奋好学,事佛以诚。承接禅宗临济正脉第四十五世传人,曾就读于福建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现为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1996年受聘于普陀山佛学院,期间历任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2004年8月住持香海禅寺。

讲师课程
  • 第一讲 佛商精神:杼轴余怀,止于至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职务,不在乎的是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质都是人性圆满修炼的过程。只要你做事情,是符合“道”的,是向善的,那么即使再琐碎,也是有益的修行。 第二讲 佛法即活法:在尘世中点燃火焰 在生活与事业中,我们往往认识到了自已的问题,却不会付出行动来提升,优化自己的品牌。我们在不断犯同样的一个错误,可能还是不会吸取教训,因而重蹈覆辙。在摔倒、爬起、摔倒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直到有一天遍体鳞伤或者大彻大悟。实际上,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不同的人生。 第三讲 心不自心:以正道、正法修持心灵 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那种生活阅历或者“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面对同样一个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诠释。所以说,正是你的心态,你的心灵世界决定着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第四讲 天长地久:人性的圆融之道 所谓“同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必须要时时观照自己,让自己存在于一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平和状态之中,寻求天地圆融的长久之道。 第五讲 取舍之间:观死生不净,度精进人生 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何种身份或地位,都要时刻关注你对于社会的价值。不断升华我们内心的能量。 第六讲 因循果报:舍利取义,广种福田 通过自己一生的修炼,我们的灵性会得到成长,那么我们下一生就会比这一生更聪明一点,做事情更顺畅一些,通过我们这一生的修炼,要力所能及的多种一点福田,多施一些善行,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这样未来才会证得圆满。 查看详情>>

  • 模块一 从佛法的角度思考管理、文化以及企业的长存之道 1、不分别的心,容易使我们放下外在的虚名,得到真正的轻松。 2、身心灵一旦放松,处处都是天堂。 模块二 企业要像宗教一样地持久和永恒 1、佛教为何能够历经多番变迁、兴衰而传承至今。 2、佛教最初的戒律都是当时的僧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保持慧命的方法。 3、世间的一切事物想要长久地存在下去,就一定要受到某些规范的约束,如果没有这些约束,事物就无法保全自己。 模块三 禅商管理学 1、在追求共性之外,每一个个体还要追求自己的个性。正是这种独特的东西,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 2、企业创始人的人生使命,自我定位,努力方向,促使软实力文化产生。 3、人生的追求可以不是名利,而仅仅是最简单而自由的生命体验。 4、不要让你的技巧超过德行。 5、“正则通,通则达”。万事万物向道而生。 模块四 活的管理学 1、流动的水才会清明洁净,唯有善于学习的企业才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 2、现在国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比较浮躁的心理。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业绩,追求声名,而对于消费者的诉求考虑得还不够。 3、企业的魂就是企业创立者的人生使命与人生信仰。 4、我们的智慧都是来源于空性。只有将内心腾空,才能装进一切;只有将万缘放下,连放下这个概念也放下,我们才能够拿起一切 5、如果一个人静不下来,就没有办法沉淀;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慎独,他必定要受到思维的局限。 模块五 实践的管理学 1、简单的道理背后所具有的厚重道理,是只有践行方可领悟的。 2、如果企业能够创造一种理念,使得员工人人都喜爱自己的工作,看待工作如同休假一般,获得愉悦和价值,那这个企业必定能够超越同侪,引领行业大潮。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洞见到宇宙周行往复的规律,那对于事业、家庭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莫大的助益。 查看详情>>

讲师文库
讲师授课见证
主办单位:搜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