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

10024号 纪连海 已投788票

分享到:

纪连海

所在地: 北京市 东城

擅长领域: 国学应用

所属行业:跨行业 跨行业

主讲课程:鸦片战争 正说吴三桂 孝庄真相大揭密 历史上的非凡女人 话说汉武大帝 纪连海话清史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过一些历史著作。纪连海在《百家讲坛》中的每一次开讲都引起极大关注,他的“和珅十讲”以平均收视率0.69%荣登《百家讲坛》开播5年来的收视率冠军至今无人超越。? ????1965年生,北京市昌平区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首届历史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班结业,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99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与人合著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案》、《中国古代史教案·全一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案》、《新教材典型题例详解·高中历史·全》、《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高考真题精讲巧练·历史》、《高三热点测试金卷·历史》、《2005高考训练营·榜中榜课·历史》、《学习·探究·诊断》、《高二文综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高二文科综合》、《高中历史·课外练习·选修》、《初中世界历史练习册》、《初中世界历史课外练习》等书,还是中央电教馆聘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成员,多次在《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考试》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纪连海说,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因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作为一个中学老师,纪连海有没有压力呢?听到记者的问题,纪连海马上说:“我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百家讲坛》上的第一个中学老师,是第一个在职的中学老师。”他说:“我没有压力。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别人来找我,我就认为是我身上的长处吸引了他们。”他在电话中笑了起来:“我站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和专家教授们讲得一样好,应该是他们有压力才是啊……解说历史成了我的责任。”

讲师课程
  • 讲台上,他是一名风趣幽默的历史老师;电视上,他是名噪一时的学术明星。从三尺讲台走到电视荧屏,纪连海的人生舞台发生了许多精彩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对历史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如今,年过半百的纪老师虽然已是荧幕红人,但依旧奋战在教育一线。他时常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   他的讲课风格独具特色,神采飞扬,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所创下的收视率纪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他写的《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的多尔衮》、《历史上的刘墉》、《历史上的纪晓岚》、《历史上的李莲英》、《说孝庄》、《说康熙》、《说雍正》等著作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   从1982年参加高考到2005年走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舞台,他的人生在每一个机缘巧合和不懈努力下开启了一段段精彩的篇章。这位教育界的明星,历史界的奇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和蔼亲切,严谨中又不失幽默,思维敏捷,妙语连珠。   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自己   纪连海在讲台上的挥洒自如、栩栩如生,并非一日之功。长期的积累和勤奋不懈的努力,是最好的积淀,也造就了之后在讲台上的这位学识渊博、别具一格的麻辣老师。   说到对历史的兴趣,纪连海告诉记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历史有特殊的感情。“父亲在解放前跑马车,闲暇之余爱看戏,看完之后回来就给我讲故事,如果说是兴趣,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积累的。”但之后之所以选择学习历史专业,纪连海告诉记者,还真不是因为对历史感兴趣。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那时家境并不富裕的纪连海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实际,“当时读师范是有补贴的,我上学不怎么花钱。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了师范。因为眼睛不好,所以选择了文科。因为文科中历史所需要学的内容不复杂,所以就选择了历史。”   纪连海的高考之路走得并不一帆风顺。从小爱读书的他,经常看书到深夜,虽然因此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但却让自己的视力急剧下降。当高考录取的时候,所有的学校都完成录取工作了,纪连海依旧没收到入学的通知。后来才知道高考分数并不低的纪连海因为视力的原因被大学拒绝了。在各方奔走后,北京师范大学最终同意录取。比同班同学晚到7个星期的纪连海,在获得来之不易的入学机会后,发奋读书,用自己的努力,不辜负难得的大学生活。   “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你自己。”纪连海在重重困难中,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机会。为了不辜负这个机会,他在大学期间每天扎根图书馆。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纪连海每天读各类书籍,《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是每天必读的报纸。这也使得大学毕业时,同学们都以“博闻强记”这四个字形容他。   大学毕业后,纪连海顺利地当上了一名历史老师。从这一刻起,他延续了爱钻研的精神状态,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教育中勤思考。也正是他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让他接下来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查看详情>>

  •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影视剧中,对于慈禧太后的描述都涉及前朝和后宫。事实上,慈禧太后的生活方式十分为后人津津乐道。慈禧太后七十三岁时逝世,在当时实属高寿,对清代历史有深入研究的纪连海不禁感慨,“康熙二十个闺女,加一块死亡年龄之和只有三百多岁。而那会儿中国人平均年龄三十五岁。”慈禧太后的高寿秘诀之一竟然是喝人奶,“连大地主刘文彩都喝人奶,更甭说慈禧太后了,这在当时很正常。” 除了这种特别方法,慈禧在饮食方面也十分讲究,“慈禧每次吃饭,桌上有二百道菜,每道菜顶多夹三次。两百多道菜夹三次,得夹六百多次!”如此看来,老佛爷吃顿饭,可是要累坏了身边伺候夹菜的太监宫女们了。而据纪连海研究,慈禧不仅吃饭时排场如此盛大,洗澡时的场面也十分壮观,“太后老佛爷她老人家洗一回澡用两百多条毛巾。” 查看详情>>

讲师文库
讲师授课见证
主办单位:搜根网